在盐亭县,你能触摸到的5000年华夏文明
在天荒地老的传说里
在一个青山绿水的巴蜀传奇中
在一个广袤而神奇的大地上
演绎着一个又一个隽永而又神奇故事
……
这,就是盐亭!
一个能够触摸到5000年华夏文明的地方!
盐 亭
盐亭古称“秦亭”,位于绵阳东南,幅员面积1645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6个乡镇,人口62万,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元妃——嫘祖的出生地和归葬地,素有“嫘祖故里、丝绸源头”的美誉。
在 盐 亭
你能触摸到的5000年华夏文明
盐亭文化底蕴深厚,自公元405年建县以来,已有1600余年历史。千百年来,涌现出了黄帝元妃嫘祖、中医始祖岐伯、隋代教民育蚕的县令董叔封、唐代宰相李义府和严震、李白之师赵蕤、北宋诗书画大师文同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嫘祖文化、岐伯文化、文同文化、字库文化等历史传统文化相映生辉。盐亭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认定的‘嫘祖文化圣地’,蚕龙、桃子龙、蚕姑庙会、蚕丝祖神的传说已被列入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嫘祖文化
盐亭是中华人文女祖、化纤母亲、丝绸发明人嫘祖的出生和归葬地,2008年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授予“嫘祖文化圣地”的荣誉称号,是中华文化和丝路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盐亭有很多地名,与西陵、嫘祖或丝织有关,比如西陵山、西陵垭、西陵湾、嫘祖宫、嫘祖山等,字库塔上亦有蚕姑会字样。
盐亭的老百姓至今仍保留每年祭祀嫘祖的民俗:每年农历二月初十,为先蚕节(《隋书·礼仪志》记载,北周尊嫘祖"先蚕",即始蚕之神),祈祷桑蚕丰收,农历九月十五为酬蚕节,酬谢蚕神赐福。一代代人的祭礼活动,已经根植于盐亭人民的心中。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记载:“皇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华阳国志·蜀志》文末的概述中这样写道:“蜀之为邦,天文,则井络辉其上。地理,则岷、嶓镇其域。五岳,则华山表其阳。四渎,则汶江出其徼。故上圣,则大禹生其乡。媾姻,则黄帝婚其女。”说明黄帝所娶之妻在蜀地,与史记中载娶西陵女相对应,黄帝之妻既为蜀女,其部族西陵也就应在蜀地。
四川简称蜀,《说文解字》中,对蜀的解释是这样的:“葵中蚕也,从虫。”
1995年夏,盐亭县石老村出土了一对金属蚕,经人民银行鉴定,分别为铜蚕和金蚕。金蚕为纯金,长4·5厘米,重7克。这些都成为了佐证盐亭是嫘祖圣地的珍贵文物。
2007年,盐亭《蚕丝祖神传说》(嫘祖传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首次以政府的名义,对盐亭嫘祖文化研究予以肯定,最终还原了嫘祖的本来历史面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初中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再次明确"四川盐亭是嫘祖故里"这一结论。
作为中华女性的杰出代表,嫘祖不仅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共同平定了天下,还制定了婚嫁礼仪制度,发明了养蚕抽丝织绢之术,为华夏文明的原始积淀做出了卓越贡献,被后世奉为“先蚕”、“蚕母”,成为中华女性“修身、齐家、平天下”的万世楷模。
综合整理于:远流生活馆 作者:刘乾坤
字库文化
盐亭字库塔--存量是中国之最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7期,以“字库塔:读书人的塔”为题,刊发了16页的专题报道,其中有段图片说明这样写道:“中国目前现存字库塔251座,四川就有195座。”四川有180多个县,平均一个县一个多一点,而盐亭县现存字库塔就有三十余座,可谓中国字库存量第一的县。
“字库”,是字库塔的简称,是一种小型的塔形建筑。字库塔,四川叫“字库”或“惜字宫”,其他地区亦有叫“敬字亭”、“惜字塔”、“焚字炉”等的,它是古人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建筑,后来有了祈求功名的作用。
字库塔通常被建造在场镇街口、书院寺庙之内、道路桥梁旁边,还有些大户人家则建在自家院里。塔龛中多供奉仓颉、文昌、孔圣等神位,并配以相应的楹联、吉祥图案等,别致精巧。
笔 塔-盐亭县云溪镇政府街2号榉溪笔塔-华严村字库塔毛罐寺塔-极庵村永寿村字库塔-黄甸镇永寿村5社云仙字库塔-云仙村玉龙字库塔-玉龙镇镇政府莲池寺字库塔-阳春村真武宫字库塔-榉溪乡任广村九龙塔-陈氏惜字宫惜墨如金坊
岐伯文化
岐伯是华夏中医始祖,盐亭是岐伯的出生地,与黄帝元妃嫘祖之母岐娘是胞兄妹,中国上古时期最有声望的医学家,后世尊称为“华夏中医始祖”、“医圣”。
《帝王世纪》载:“(黄帝)又使岐伯尝味百草。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中华第一部中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以黄帝询问,岐伯作答,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阐述医学理论,显示了中华医学博大精深理论和神奇功效。传说在黄帝时期,疟疾肆虐,华夏中医始祖岐伯在古“歧舌国”今盐亭县茶亭乡一带遍采药材,巡乡问诊,用黄花蒿入药,拯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盐亭县茶亭乡山清水秀,百草丰茂,这里生长着上千种名贵中草药材,被称之为“药谷”。悠久的岐伯医药传承,得天独厚的药材产业,丰富多彩的民俗传统文化,共同铸就了辉煌灿烂的岐伯文化。
岐伯行乡(又称医祖行乡),是以民间信仰为主要内容的民间群众性活动和民间文化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十七日是岐伯的生日,而又是岐伯故里的“中医会”期,也就是岐伯故里龙潭民众的传统会期,要举行“岐伯诞辰庆典”和“岐伯行乡”的民俗文化活动,活动当天,舞桃子、舞蚕龙、耍水龙、耍狮子好不热闹,意在祈佑凡药神行过之地,草木皆药、人畜安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文同文化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
文同以善画竹著称。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思想。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
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盐井文化
都说盐亭因富有盐井而得名,而在盐亭洗泽乡境内沙溪村至今还保留着一口盐井——沙溪盐井。就这么一个大碗碗口一样大的盐井,向世人诉说着曾经的盐井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