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斗米教是干什么的(解密神奇的“五斗米教”)
“道士”一名大抵出现在东汉之后,就是由秦汉时期的方士演变而来。他们隐居在各地名山大泽,修炼仙道。这个时期被南怀瑾先生称为“诸山道士时期”,此时道教还未正式建立。最早的道教教团当属张陵创办的“五斗米教”,也就是历代道教徒口中的正一道或者天师道。
张陵,也就是后世尊称的张天师或者张道陵。他本来是个太学学生,博采五经,好神鬼事。早年曾在巴蜀任过江州令,后来他悟通仕途沉浮,辞官隐居。《蜀记》中说张道陵在汉顺帝或者桓帝时去了四川,在鹤鸣山修道著书。他死后,儿子张衡继续传道,此后孙子张鲁又接过衣钵。而“五斗米教”的得名,就是因为入会学道者要交纳五斗米,相当于现在的入会费。
张陵创的正一道,主要经典有《老子五千文》、《太平洞极经》等。教徒日常诵习五千文,符水治病,与鬼神为誓约等。张陵在鹤鸣山著道书二十四篇。
张衡接替张陵传道,关于他的记述不多,但到了张鲁行道的时期,已经据有东川,掌握实际的地方行政权,设官置吏,皆以鬼神之道命名,俨然为一路诸侯,而执掌政教合一的实权,对于四川政局,有举足轻重之势。南怀瑾称他是中国历史上施行地方宗教政治的第一人。
后来张鲁向曹操投降,被拜为镇南将军。而他投降以后,大批教徒北上,五斗米教的势力就扩展到中原地区。
略晚于五斗米教,早期道教的另一大派太平道也开始兴盛。
从东汉和帝开始,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彼此争权夺利,东汉王朝的统治日益腐朽和黑暗,整个社会一直动荡不安,再加上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瘟疫,民众便萌发了“汉室已衰”的感觉,他们盼望有超人间的力量来救助自己。
东汉顺帝、灵帝时,巨鹿人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张角在民间活动十多年,聚集了大量信徒。他自称“大贤良师”,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实行分区管理,实际上已经开始政教相合。张角用符水咒说治病的方式传道,治好了很多患了疫病的人,故而信徒颇多。传说中,许多人为了投奔张角,争先恐后而来,沿途挤得水泄不通,半途被踩死多人。
公元184年,张角相约信众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起义者头绑黄巾,所以被称为“黄巾军”。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此后就开始了长达九个月的战乱。最后黄巾军主力战败,太平道也宣告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