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如何补肾护阳、润燥养阴?
冬季是万物藏收、补肾强身之时,养生调理要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适当进补,同时注意防寒防燥,总以润燥养阴、护阳补肾为重点。
晨练勿早须防寒
冬季早晚气温较低,外出锻炼身体的人最好穿戴帽子、围巾等保暖衣物,以免头颈、肩部及下肢受寒。冬季阳消阴长,人体的阴精阳气也处于收敛内养的状态。《黄帝内经》云:“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此时养生当遵循阴阳之道,顺应气机降敛之势,所以晨练“必待日光”,不宜过早,以利于阳气的藏养。同时,运动强度也不宜过大,以防汗出,伤津耗气而损害身体。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扇子舞、慢跑、健步走或散步等轻松平缓的运动,体能消耗较大的器械运动则不适宜。
冬季食养应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以温和平补为宜。过于辛辣燥热的食品容易伤阴劫液,过于油腻或重口味的菜式容易加重胃肠道负担,均不宜多食。时下气候干燥,人们容易出现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等阴伤症状,因此食补养身还需注意养阴润燥,宜多吃大白菜、菠菜、白萝卜、鲜枣、石榴、苹果、柑橘、柿子等应季果蔬,既可补充机体水分,又能调节胃肠道功能,促进消化。
需要提醒的是,进补也要注意吃动平衡的问题,不能只吃不动。适当的活动锻炼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吸收,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以迎接寒冬的到来。
黑色料理益肾气
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命门之火,“主封藏”,具有贮存、潜藏精气的功能,与冬气相应。因而冬季应当顺应自然界气机伏潜的趋势,注重补养肾气以助阳气固封。饮食乃是健康之根本,而“药补不如食补”,食疗养生相对平和,若能根据具体情况善用食物调养,并不输于药疗的功效。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人体肝、心、脾、肺、肾五脏分别与木、火、土、金、水五行相配,并分别以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所代表。“肾主冬”,因而冬季养生重视补肾,而“黑色入肾”,故以食“黑”为补。如黑米滋阴补肾、健脾养肝;黑豆补肝肾、强筋骨;黑芝麻滋肝养肾、明目黑发;黑枣平胃健脾、补肾填髓;黑木耳滋阴润肺、养胃补肾等,此类黑色食材皆是秋冬之交养肾补虚之佳品。而诸如海带、紫菜等颜色也偏黑的食物虽营养价值丰富,但性寒凉,多食易伤阳气,更适合在夏天或初秋时节食用。
“艾”护阳气正当时
冬季进补除了食补以外,艾灸也是相当不错的手段。艾灸能益气温阳,使正气充盛而邪不能害,故能起到很好的扶正祛邪、保健防病、养生益寿的效果。下肢的足三里、三阴交、涌泉,腹部的神阙、气海、关元,背部的大椎、命门、肾俞等皆是常用的强身保健要穴。虽然艾灸好处多,但一般对怕风畏寒、手足不温、渴不喜饮或喜热饮、大便溏稀等体质虚寒的人群较为适合,而素体口干咽燥、反复口疮长痘、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阴虚火旺或体质偏于湿热之人则不适宜。
施灸的顺序常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阳经,后灸阴经。艾灸操作简单,适合个人在家操作,最常用的艾灸方法是将艾条燃着一端,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灸。一般每个部位灸10分钟,操作时要保持合适的温度,以受灸者感觉舒适为佳,并以施灸部位皮肤出现红晕为度。糖尿病患者由于皮肤感觉容易减退,施灸时要特别注意,避免灼伤。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妇少腹部禁灸。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法。
链接:进补食疗方
五物黑发饮
材料:黑豆50克,黑芝麻30克,黑米20克,碎核桃仁10克,去核红枣1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所有材料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水打成浓浆,然后把浓浆倒入锅中,使用中火边煮边搅拌,煮开后加入适量冰糖,再煮3分钟即可。
功效:补肾养血,乌发养颜。适合肾气不足,头发干枯易折、易脱或早生华发之人。
首乌红枣桂圆粥
材料:何首乌30克,红枣5枚,桂圆肉15克,白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所有材料洗净后,红枣去核备用;锅中加入适量水,加入何首乌,中火煮1小时,滤出汤汁,去掉药渣。将首乌药汁倒回锅中,加入其余材料,再加适量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45分钟,适时搅拌,加入冰糖再煮5分钟即可。
功效:益肝肾,补气血,黑须发,养容颜。适合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之人。
板栗乌鸡汤
材料:乌鸡一只,板栗200克,山药50克,红枣5枚,枸杞15克,生姜3片。
制法:乌鸡去内脏洗净,切成大块;板栗剥壳去皮,将红枣、枸杞洗净后与其他材料一同放入汤煲中,加足量水,大火煮开后,小火慢煮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肾益精,健脾养血。适合脾肾两虚,精血不足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