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旦和西施谁更漂亮 ?答案和大多数人想的不一样
现在人们一说到古代美人,首先就会想到“四大美女”,其实在春秋的时候,美名盛传的是“浣纱双姝”。“西施浣纱”的典故很多人都知道——西施肤如凝脂,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动,渐渐地沉到河底。这就是“西施浣纱”的典故,也是西施“沉鱼”美称的由来,但是“浣纱双姝”的典故估计就少人知道了。
画中的西施
“浣纱双姝”讲的就是西施和郑旦。
相传,郑旦家住的村子叫鸬鹚湾村,和西施家所在苎萝村隔着隔浣纱溪相望,与西施同为浣纱姐妹,因美艳绝伦与西施齐名,又同时献美为妃,所以被称为“浣纱双姝”。古诗“芙容洁脂绿云鬓,眼波横处皆多情。较香论玉谁为先?亚有江东郑修明”说的就是郑旦。
影视作品中西施与郑旦的形象
关于西施与郑旦,学界研究的多是为什么当年齐名的美人流传至今一个大名鼎鼎,一个默默无闻,坊间讨论的多是西施和郑旦到底谁更受宠。
那么,“浣纱双姝”到底谁更美?
答案估计你想不到,因为,有历史文化学者指出,西施、郑旦,实为一人!
西施相关的记叙可见于《墨子》、《孟子》、《庄子》等著作中,但是这些著作,提到的都只有西施一人,郑旦之名则鲜有提及。当年艳名冠绝春秋的两个人,三千多年后,名声差距如此之大,历史上引起了很多文人雅士的关注。北宋丞相韩琦曾孙、端明殿大学士韩膺胄在《三溪忟》中这样描述:“相国范少伯访西施之家,得采薪者之女,姓郑名旦字夷光者(父姓郑,母姓施),入选吴宫……”在郑逸梅《艺林散叶》中可见,长期经营诸暨“西施殿”的晚清举人陈蔚文如此描述:“西施郑旦实为同一人。因西施母姓施,父姓郑,乃施家之赘婿” 。
诸暨西施殿
所以,“双姝”极有可能为同一人。
孰胜孰逊,都已经不再是重点,不管怎么样,西施都是中华文明的一颗美人痣,由她所形成的文化符号如同的她的美貌一般,在历史的长河中,沉鱼浣纱,引动千年的心弦。
画中的西施
写在末尾:关于西施的结局学界大概有三种说法。一是西施在吴亡后和心爱的人范蠡驾扁舟,入太湖,不知所终;还有一种是吴亡后被沉溺于江中;也有人认为西施最后爱上了吴王,在吴王死后追随他而去……其实,没有史书明确记载有西施的归宿,这个遗憾也成了美人的美。因为世人对于西施的身世,总归是心存怜惜的——忍辱负重为国命 ,却背“祸水”骂名。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个他真的说过):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贵妃乱唐的那些鬼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样的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出息的男人。
画中的谪仙人李白
最后,借谪仙人的一首《西施》来结束这篇文章: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