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田氏起源于哪里(田氏代齐)

时间: 2024-10-02 08:35:26/span>

赵魏韩三国被称为“三晋”,是三家分晋后产生的,他们逼着当时已经没什么实力的周天子承认了赵魏韩的诸侯地位。自此开始,中国彻底礼崩乐坏,诸侯不再怎么理会周天子,开始谁拳头大就是老大。春秋、战国以此作为分界。

而齐国以前的国君是姜姓,吕氏,先祖是大名鼎鼎的姜太公。而在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则是田氏。国名没换,王族怎么换了?这就要说到一个持续了一百五十年的事件和阴谋—田氏代齐。


田氏起源

田氏的祖先是陈国(后被楚国灭了)的公室子弟田完;妫姓,陈氏,本名陈完,是陈厉公的儿子。“陈厉公”,一看这个谥号,就知道这个国君最后下场不大妙。他先是杀了哥哥和侄子篡位,接着被老婆公开戴了绿帽子还不敢吱声,最后又被侄子复仇给杀了。并且,连他被侄子杀了这事,陈国人都公认杀得好,一辈子可谓悲惨。

老子被杀,儿子自然也当不了国君了,只能当个大夫,还得时刻担心堂哥一个不高兴把自己也宰了,过的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好不容易交好了陈国太子—自己的堂侄,指望着他上位后能罩着自己呢,结果,太子也被国君给杀了。靠山山崩,靠树树倒,陈完可算是倒霉到家了。怎么办,跑吧,不跑自己估计也得死。于是,就跑去齐国去了。

到了齐国,齐桓公准备让他当卿(大官)。陈完经过这么多打击,可能是觉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没敢答应,只是当了工正。古代“田”与“陈”音义略同,陈完死后,他的后代改姓田。陈完变成了田完,成了田氏的鼻祖。

田氏自此在齐国扎下了根,到了第五代家主田桓子,因为力气大,还立了不少功劳,很受齐庄公的赏识。田氏开始慢慢发迹。

图片来源于网络


阴谋伊始

到了田桓子的儿子田乞,田氏已经很有权势了。田乞这人老奸巨猾,而且野心很大,在他当上家主后,阴谋开始了!

第一步,示恩于民。

田乞对老百姓大斗出,小斗入。就是用大斗借粮食给老百姓,用小斗来收回粮食,示恩于老百姓,收集民望。要是在后世,臣子做这事,基本就死定了,这是明摆着要造反啊。可惜这是在春秋时期,田乞是示恩于民的开创者,以前没人这么干,没几个人看出他这事做得有什么不对。

有一个人看出来了,晏子,就是那个出使楚国的晏子。于是晏子就去告诉了齐景公,可能是因为对田乞很信任,齐景公没听晏子的,任由田乞继续示恩于民。晏子很是失望,到晋国出使的时候对他的朋友叔向说:齐国的政权迟早得被田氏篡夺了!

晏子死后,田乞彻底没了对手。开始实行第二步,交好诸国

晋国当时又开始展现传统艺能:内乱。范氏、中行氏叛乱,结果被晋国赵氏揍得满头包,眼看快撑不住了,田乞劝齐景公说:范氏和中行氏对齐国有恩,我们不能不救他们。齐景公被说服,就派田乞支援粮食给范氏和中行氏。虽说最后这两家失败被逐出晋国,可是他们最后逃到了齐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总归还留下不少力量。不用说,这些力量也成了早早示恩的田氏的力量。于是,田氏的势力越发强大。

虽然田氏势力越发强大了,可是在齐国国内还有三家和田氏差不多,甚至比田氏还要强。这几家是:国氏、高氏、鲍氏;他们都是卿,在齐国是仅次于国君的贵族。国氏、高氏是国君家族的分支,也是姜太公的后代;而鲍氏就是“管鲍之交”的那个鲍。

那么第三步开始,排除异己。

齐景公的太子死了,他有个很宠爱的妃子生了个儿子,叫荼。俗话说:“爹娘爱幼子,爷奶疼长孙”。齐景公年纪大了,也病了,就命令国惠子和高昭子立荼为太子。没多久齐景公就死了。荼也在国惠子和高昭子的帮助下成了齐国的国君,谥号是“晏孺子”。一看这谥号,得了,这个国君铁定下场也不大妙啊。为什么不妙,因为田乞!

田乞交好国君的儿子阳生,肯定是希望阳生当国君,以后好有个靠山。这换了个人当国君,不仅阳生害怕倒霉跑鲁国去了,弄不好新国君还会给自己穿小鞋。田乞不愧他老奸巨猾的名头,他先是伏低做小,假装臣服国、高二氏。每次上朝都去给这两位家主驾车,姿态不可谓不低。慢慢地,这两个人放下了戒心。

田乞在取得信任后,有事没事就在国、高两人面前说:那些大夫们都不想立晏孺子当国君,你们立了他当国君,各位大夫都很害怕被惩罚,想着谋反呢。国、高二氏就开始对大夫们有了防备。到了大夫们那呢,田乞又说:高昭子这个人很可怕,迟早得对付咱们,咱们不如先下手为强!

田乞一个人在两拨人中间挑拨离间,终于说服了诸大夫和另一家卿:鲍氏。领着兵就进了齐国的王宫,造了反。最终国惠子逃跑跑到了莒(ju第三声)国,晏子的后人逃到了鲁国,高昭子被杀。

紧接着,田乞秘密接阳生回到齐国,立他做了国君,就是齐悼公。而作为回报,田乞做了齐国的国相,田氏也成了除了齐国国君之外最有势力的家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家独大

当了四年国相后,田乞,这个田氏的中兴之主,阴谋大师,死了。他的儿子田常成了田氏家主。从小受父亲的耳闻目染,田常也是个老阴谋家。

齐悼公当上国君后,因为记恨鲍牧一开始不同意立自己为国君,就使了个计策杀了他(这后面大概率有田乞的撺掇)。可是,因为鲍氏在国内影响力太大,他只好捏着鼻子立了鲍牧的儿子鲍息当鲍氏的家主,还让他当了大夫。

田常就唆使鲍息杀了齐悼公,立齐悼公的儿子当了国君,就是齐简公。可是,齐简公也不是傻的,害怕田氏一家独大,就提拔了自己的亲信和田常一起做国相,以此来制衡田常。

田常一看一时半会也解决不了齐简公的亲信,就延续他老爹田乞的策略,大斗出,小斗入,老百姓渐渐都视田常为恩人,甚至编了歌谣来歌颂他(我估计极大概率是他自己找人编然后扩散出去的)。

田氏毕竟已经势大难制,就这样过了四年,田常找机会杀了齐简公和他的亲信,立了齐简公的弟弟为齐平公。

但是杀了国君毕竟还是很难听的名声,在国际上,为了不被诸侯联起手来揍他,田常西面交好晋国,南面交好吴国、越国;还把侵占了的鲁国、卫国的土地归还了(拿吕氏的土地赚田氏的名声)。

在国内,田常赏罚分明,善待百姓。

田常还搞了个骚操作:选了齐国七尺以上的女子充入后宫,不禁止手下人出入,然后生出来的孩子不论是谁的都认做自己的孩子!到田常去世为止,总共生了七十多个男孩!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不是田常继承了祖先陈厉公戴绿帽有瘾的毛病!而是觉得田氏人口不足,为了扩充人口而做的。这些生出来的孩子长大后,只是作为羽翼来方便田氏控制齐国,当不了继承人。

其实后世的人想了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收义子!比如朱元璋,收了20多个义子,他一半的天下都是靠义子打下来的。他的手下大将蓝玉据说有样学样收了好几百个,是皇帝的几十倍,这还了得?然后干净利落地被老朱找个借口干掉了!

用了五年时间,田氏基本上控制了齐国的政权。

在田常做家主期间,田氏势力空前强大,在齐国国内无人可敌,在事实上已经架空了齐国国君。


田氏代齐

田常死后,田常的儿子田襄子继位,接着做齐国的国相。在田襄子时期,晋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三晋杀智伯,事实上分占了晋国的土地,就差名义了。晋国和齐国这两个春秋时期的霸主国,基本在同一个时间到了亡国的边缘,只差那一层没捅破的窗户纸了。

田襄子死了之后是田庄子,田庄子之后是田太公田和。从“太公”这个谥号就可以看出来,在这代田氏家主手里,田氏正式代齐!

田和先是找了个借口把齐康公给流放到海上去了,然后通过魏文侯给周天子施压,让周天子封自己为诸侯。当时周天子已成傀儡,哪敢不答应,于是立田和为齐侯。至此,”战国七雄“全都站到了历史这个大舞台之上,开始了壮丽的表演。

11年后被流放的齐康公去世,连个后裔都没留下(想留也留不下)。田氏至此,彻底取代姜姓吕氏的姜太公后裔成为齐国的国君!

田氏代齐,从田乞开始谋划,到田和成为齐侯,一共花了五代人,一百五十年的时间。

按理说到了第二代田常时期就基本控制了齐国的国政,为什么又花了这么长时间呢?我觉得还是前期还没礼崩乐坏到一定地步,不管是三晋(赵、魏、韩),还是田氏,那时都还没有打破周朝的封建制度。所以只好立个傀儡撑下台面。而等到过了战国的分界线:三家分晋。田氏也就没了顾忌,彻底撕破了那层窗户纸,实质上自立为诸侯了(周天子那只是走个程序而已)。

不过不管是“三家分晋”还是“田氏代齐”,本质上还是贵族内斗。平民几乎当不了官和贵族,更谈不上当国君了,这时的历史书上是没有平民的位置的,直到两百年后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而经过“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周天子的封建制度彻底垮塌,礼崩乐坏,近两百年的战国也彻底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