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捐献遗体后都是怎么处理的(如果遗体捐献,使用后的遗体是怎么处理的?)

时间: 2024-08-30 08:05:31/span>


一、被“使用”后的遗体,是会火化还是丢弃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器官捐献/遗体捐献后,这些遗体的归宿是在哪呢?

其实在完成器官摘取工作后,工作人员会对遗体进行切口缝合,接着对遗容进行修复,最后火化安葬。官方会为捐献者举办一个缅怀仪式,并颁发捐献证书。

除了器官捐献,还有一种就是遗体捐献。

遗体捐献是指自愿将全部遗体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这些遗体主要被用于医学研究与解剖学教学,被尊称为“大体老师”。

大体标本制作的第一步,是用甲醛对尸身的各个血管进行灌注,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延长保存时间。灌注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通常需要2-3天。

完成灌注之后,会将大体标本放入冷柜冷藏保存,最终才能和学生见面。经过6个月左右的“授课”时间,皮肤、肌腱、内脏遗体的每一处都被细细解剖。

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大体标本会被运往接收站统一火化处理。捐献者的名字会被永远刻在官方纪念碑上,每年接受学生的祭拜。

二、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遗体捐献?

我国是器官捐献与移植大国,但是器官捐献移植总量远远大于器官捐献总量,供需不平衡,有数据显示供需比为1:30。很多患者因为长时间等待不到合适的器官,最终走向死亡。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人宁愿死后火化了,也不愿意进行遗体或器官捐献,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有以下3个:

1、传统观念的影响

中国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死后留全尸是死者最后的尊严。如果死后器官还要被取出,遗体还要被解剖,是对死者的“大不敬”。

因此,即使死者生前愿意捐献器官或遗体,也可能会遭到家属的强烈反对

2、没有完善的法律保障

目前我国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规定需要办理哪些手续或通过哪些正当渠道收集、运输尸体,导致部分机构对捐献的遗体不敢接受或拒绝接受。

有的已经登记了器官或遗体捐献,但是在去世后如果家属反对,捐献协议书也会变成一张白纸

3、没有统一的遗体接受机构

要想捐献遗体,现在比较普遍的是找当地的医院、红十字会、民政局等单位,并没有统一的接受机构,更没有规定哪个部门负责办理遗体捐献等流程。

三、关于遗体捐献,你了解多少?

因此,有的人会担心: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签了器官或遗体捐献协议,死后可能会得不到妥善的安置。

也有的人会有疑问:为什么器官捐献是无偿的,但是患者移植器官却是有偿,甚至是“天价”呢?

实际上,捐献过程并不简单,需要花费很多成本,包括器官移植手术费用、人力成本、运输成本、药物成本等,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所以器官移植并不便宜。

此外,器官或遗体捐献并非“想捐就能捐的”,以下人群就不能捐献器官或遗体:

  • 捐献人死于艾滋病等甲类传染病或者国家规定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的;
  • 无法用于临床移植的人体器官;
  • 年龄在1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那么什么条件下可以进行器官捐献呢?需要满足以下5个条件:

1、经医学判定生命不可挽救;

2、经医学评估器官可以供移植使用;

3、生前没有表示不同意器官捐献;

4、所有直系亲属一致同意捐献器官;

5、有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

最后,对于有捐献意愿的人来说,可以了解一下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体系工作流程图:

图源网络

如今,大家的思想观念改变了,愿意在死后捐献器官或遗体的人越来越多。同时,在法律层面,对于捐献的相关规定还需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才能让捐献者更加安心。

如果是你的话,会愿意死后捐献器官或遗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