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赏花”到“花事”,济南清明假期文旅为什么“长红”?
海报新闻记者 王潆梅 济南报道
2025年清明假期,济南文旅市场交出一份亮眼答卷:重点监测的30家景区接待游客174.85万人次,同比增长7.43%;实现营业收入5119.10万元,同比增长2.42%。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以“提前谋划、精准布局”为核心的系统性战略支撑。
指南先行:精准擘画,夯实文旅发展根基
为丰富假日文旅市场,济南市文旅局早筹备早部署,策划推出10条精品赏花线路,串联不同区县、不同景区,并配套发布全市赏花地图,实现“一图导览、全域通达”。



(济南市文旅局推出的10条春日精品旅游线路,图片来源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不仅如此,市文旅局积极联动区县文旅局,充分挖掘各地特色资源,精心组织了登山踏青、快乐亲子、乡村采摘、浪漫赏花、诗意露营五大主题近”60”项活动,覆盖了老中青幼全年龄段人群的需求。从适合老年人登高望远、感受自然的登山活动,到为孩子们量身定制的亲子互动项目;从年轻人热衷的诗意露营,到全家皆宜的乡村采摘,每项活动都精准定位目标客群,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假期选择。在此过程中,市文旅局还积极指导各文旅企事业单位,从服务质量提升、安全保障落实到环境氛围营造等方面,全方位做好假日文旅市场各项准备工作,让市民游客能够安心出游,尽情饱览春日的无限风光。

济南市文旅局推出的春日赏花地图,图片来源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济南市文旅局推出的春日文化旅游活动,图片来源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从“赏花”到“花事”:重构春日消费场景
从“赏花”到“花事”:济南如何让春天可消费?
清明假期,“赏花”仍是济南文旅的核心吸引力。但与传统走马观花不同,今年的济南“花事”呈现出两个新特点:
文化赋能,让花有故事。明水古城以“清照赏花季”为主题,将李清照诗词融入景观设计,游客可体验“煮茶赏花”的宋式风雅。”千佛山庙会结合三月三习俗,推出庙会市集、登山打卡、花神巡游、南狮演出等互动项目。
场景融合,让花可体验。泉城公园精心策划“桃园煮茶”春日雅集与”花朝市集”两大特色活动,集合美食体验、文创手作、特色农产品等,形成“可逛、可玩、可买”的消费闭环。

从“景区”到“全域”:济南如何构建春日文旅生态?
济南的“春日经济”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景区,而是通过资源整合,形成“城市+乡村”“白天+夜晚”“观光+体验”的全域旅游格局。
城乡联动,激活近郊微度假。槐荫区黄河演训基地(黄河露营地)、金象山星野橡谷露营地、济南赛石玫瑰园、南部山区川道山楂树下露营基地等推出形式多样的露营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往体会泉水叮咚作闹钟、湖山相拥当帐篷的诗意露营。商河县、济阳区结合“踏青+采摘”,让市民群众深入领略田园风光的同时,享受亲手采摘的田园意趣。

图片来源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夜间经济,延长消费链条。假期期间,济南方特东方神画延长营业时间至二十一点三十分闭园,九顶塔景区创新推出“白+黑”12小时狂欢模式,白天游客可以领略民俗风情、观赏精彩演艺,夜晚则沉浸在璀璨灯光与热烈歌舞中。得益于这些举措,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大幅延长,有力带动了二次消费,极大地拓展了文旅消费空间。

假日晚上的九顶塔景区
文化+旅游,打造差异化体验。市图书馆举办“七彩泉诗词课堂——跟着诗词去踏青”、清明阅读分享会、亲子读书会等阅读推广活动。济南府学文庙举办“春和景明”清明节主题活动;曲山艺海博物馆开展“泠泠诗语间·徐徐皂花香”清明节主题活动。市博物馆开展清明主题节气活动、拓片体验活动、文物拼宝活动;市文化馆推出侯氏社火脸谱、济南面塑、济南皮影戏影人绘制等非遗体验活动,让青少年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韩美林艺术馆推出文献展、雕塑展、绘画展等9个韩美林艺术陈列展览;市美术馆举办“人智时代——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毫端心画·纪念李苦禅诞辰125周年小品精品平行展”等展览,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参观。济南市歌舞剧院走进基层,举办多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歌舞专场演出,市戏曲曲艺中心进行吕剧《山伯》、莱芜梆子《穆柯寨》等演出,为泉城市民带来目不暇接的视听盛宴。

济南用清明假期的实践证明,真正的"长红密码",不在于一时的话题炒作,而是深深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底蕴,致力于为游客打造深度体验,并依托系统而周全的谋划,实现三者的深度融合。这座城市的春天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