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邯郸县地图叫什么(邯郸市:丛台习骑射,学步到邯郸)

时间: 2024-12-12 08:06:15/span>

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

伤心丛台下,一带生蔓草。

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

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

酩酊醉时日正午,一曲狂歌垆上眠。

邯郸市政区图(民政部网站)

邯郸市地图像什么呢?

蜗牛

第6篇,邯郸市。

邯郸市,战国时赵国都城,赵国强大一时,邯郸曾引领时代潮流,为当时繁荣都会,留下了无数的成语。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赵国成为最强大国家,赵武灵王适合作为邯郸市守护神。

守护神:赵武灵王

一、邯郸市概况

荣誉称号:赵都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北接邢台市,东毗山东省聊城市,南邻濮阳市和安阳市,西界长治市和晋中市。总面积为12065.47平方千米,七普人口9413990人。

邯郸市地形图(天地图)

二、邯郸市景区推荐

1、博物馆

邯郸市博物馆、临漳县佛造像博物馆、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磁州窑博物馆。

2、广府古城

也称永年城,位于邯郸市东北45华里滏阳河畔的永年洼里,因历史上曾为广平府治所,故称广府,自古人称北方小江南,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大名府故城

位于大名县城东北,以大街村、御营村、双台村3个村为中心,占地面积36平方千米,大名府故城历经东晋十六国至明朝9个朝代,是历代郡、州、府、路、道治所在地。大名府故城址南北长3000米,东西宽1500米,内城周长183千米,外城周长243千米,有罗城、皇城、宫城三重城垣,南东门口村、南门口村、铁窗口村、北门口四村庄分别是府城的4个主要城门,古运河在城东临城而过;大名府故城是具有发掘价值的北宋陪都。

4、邺城遗址

邺城遗址,位于临漳县,是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城遗址。为中国古代都城规划肇始地,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5、赵王城、赵王陵

赵王城,亦称赵都宫城,是赵邯郸故城的一部分,位于邯郸市西大屯村南,建于赵国迁都邯郸后,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遗址中已知保存最为完好的战国古城址,属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王陵,位于丛台区与永年区的西北交界处,紫山东麓的丘陵地带,距邯郸市区20公里,属三陵乡境内。战国时期赵国的国王陵寝,称其为赵王陵,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河北省乃至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王陵,被誉为“东方的金字塔”。

邯郸市景区分布(中图社)

6、娲皇宫景区

位于涉县中皇山上,是神话传说中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是我国建筑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的祀奉人类始祖女娲的古代建筑群。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时期,初为北齐文宣帝高洋所建离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葺续建,娲皇宫现今占地面积达76万平方米。如今建筑多为明清时期,而北齐遗迹,仅留石窟与摩崖刻经,共6部,是中国现存摩崖刻经中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

7、响堂山

响堂山,位于峰峰矿区境内,分南响堂山、北响堂山两处,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山均属太行山支脉,南响堂山原名滏山,北响堂山原名鼓山。东魏、北齐时期,皇家贵族分别在山上建凿了南北两座寺院,初名为滏山石窟和鼓山石窟寺。明代以后统称为响堂寺,近代则均称为响堂山石窟,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黄粱梦吕仙祠

黄粱梦吕仙祠,位于丛台区南吕固乡南吕固村。北宋年间(960一1279年),依据唐代沈既济所撰传奇小说《枕中记》产生的著名梦典一枕黄粱而肇建黄粱梦吕仙祠。黄粱梦吕仙祠是一组保存完整且规模较大的道教古建筑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9、太行大峡谷

分为京娘湖、古武当山、七步沟景区、长寿村景区。

10、紫山

紫山,原叫紫金山,也叫马服山,素有“邯郸第一山”之称。紫山系太行山余脉,地处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连接部,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98.4米,是邯郸市区的至高点,其“山势耸拔,岭麓回复”。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抗击秦军入侵,功绩卓著,赐号为马服君。其死后葬于紫山,遂改名为马服山。紫山现已成为中华马氏的祖山。

市树-法桐、国槐

市花-月季

三、邯郸市区划沿革

赵都邯郸,秦汉都会

邯郸,“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邯郸故此得名。

春秋时期先属卫国,后为晋之邯郸邑。战国时期属赵国。敬侯元年(前386),始徙都于邯郸(故城即今市西南赵王城遗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之久。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置邯郸郡。

汉高帝四年(前203),封其子如意为赵国王,都邯郸并置邯郸县。景帝三年(前154),改赵国为邯郸郡,治邯郸城,五年,复为赵国,仍都于此。西汉,邯郸与洛阳、临淄、成都、宛(南阳)齐享五大都会盛名。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邯郸城为邯郸县治,邯郸县属魏郡。三国魏黄初二年(221),更属广平郡。西晋仍之,东晋后改属魏郡,邯郸城仍为邯郸县治。

公元204年,曹操营建邺城,为东汉魏王国都城,后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国都,前后历时364年。

秦 邯郸郡(中国历史地图集)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邯郸县改属司州广平郡。东魏天平初,邯郸县省入相州临漳县,邯郸城随之改隶临漳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邯郸县,仍治邯郸城,属慈州。大业二年(606),改隶洺州,三年,罢洺州改属武安郡。

唐武德元年(618),邯郸县改隶紫州,四年,改属磁州。贞观元年(627),废磁州改隶洺州。天宝元年(742),罢州改属广平郡。至德二载(757),废郡复属洺州。永泰元年(765),改属磁州。天祐三年(906),磁州改名惠州,邯郸县仍属之。

五代时期后唐时复属磁州。宋初邯郸县依然治邯郸城,仍隶磁州。北宋政和三年(1113),改礠州为磁州,邯郸县及治所邯郸城仍属之。金元两代因之。

宋代,公元1042年建大名为陪都,称北京大名府。金代沿袭。

北宋 磁州 洺州 大名府(中国历史地图集)

元为邯郸属广平路、大名路。

明清时,邯郸属北直隶省广平府(驻地今永年区),东部地区属大名府。

清 广平府 大名府(中国历史地图集)

1913年,改属冀南道。1914年,属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五督察区。

1945年,由邯郸县析设邯郸市,1949年,降为镇,同年设邯郸专区,辖16县和邯郸镇。1952年,邯郸镇复为邯郸市,属邯郸专区。

1953年,邯郸市改省辖市。1958年,邯郸市亦改由邯郸专区辖。1960年,邯郸市复为省辖市,同时撤销邯郸专区,所辖各县改属邯郸市。1961年,恢复邯郸专区,邯郸市属邯郸专区。1968年,改称邯郸地区。

1983年,邯郸市改地级市。1993年,地市合并,邯郸地区辖县划入邯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