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级市吸引外资有妙招
近年来,外资企业看好中国市场,持续加码中国、扎根中国,其中,江苏苏州太仓就集聚了超过550家德国投资企业。
今年以来,太仓充分挖掘外资增长潜力,以精准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企业持续扩大在当地的投资,有效稳固了外资基本盘。
前不久,位于太仓高新区的博纳环境设备(太仓)有限公司二期厂房完成主体建筑封顶,计划今年下半年投产,企业产能也将扩大一倍。
“刚进入中国时,企业只有一个销售办事处,通过本地化生产在中国市场保持20%到30%的年增长率,新项目投产后将具备充足产能,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博纳环境设备(太仓)有限公司商务拓展经理高飞告诉记者,为更好地扎根中国市场,集团董事会坚持每年将中国工厂30%的净利润用于再投资,更好地响应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
高飞说,长三角地区汇聚了公司的主要客户和供应链合作伙伴,太仓的服务专业高效、营商环境好,这让他们高效完成项目交付,确保零部件供应稳定。
外商投资信心足,一投再投的背后,是太仓不断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服务。当地政府部门将“串联式”工作流程改为“并联式”推进,多部门平行办理,还针对企业提出的59项问题清单,建立了专门的项目推进群,联合各相关部门协同开展服务和保障工作。
“持续做好在太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的挖掘工作,继续加大对德招商的力度,把太仓的对德合作全方位、全领域地去提升。”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管理办公室段月强说,目前,外资对太仓仍保持较高的投资信心。
此外,太仓通过创新实践,不断完善对外合作服务,在新启用的外籍人士服务中心,“进一扇门、办所有事”,提供一站式涉外服务;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推出绿色通道、主动协商等服务,设立对德合作司法服务工作站;借鉴德国模式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为企业量身定制技能人才。
在建设中的中德双元制职教产业园,机器人、数控加工、新能源汽车等面向未来的实训教室一应俱全,每年可为企业培训高标准技能人才5000人次。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在这个过程中做到精准施策、一企一策、定制化地去培养人才,减轻企业负担,通过政府政策的撬动为企业赋能,让企业的引才、用才、留才没有后顾之忧。”中德双元制职教产业园教育发展(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翠霞说。
今年1月至3月,太仓高新区实际到账外资达1.3亿美元,同比增长20.76%。
“我们将积极探索发展新机遇,全方位链接国际高端资源,用问题导向聚焦‘需求侧’,用精准施策做优‘供给侧’。着力解决制约德企发展的‘头等大事’和人才关心的‘关键小事’。将制度的刚性转化为服务的弹性,不断促使德企投资从‘试探性布局’向‘战略性深耕’转变,为太仓发展再提速。”太仓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毛雅萍说。(经济日报记者 薛海燕 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