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政策试点、三大创新 成都高新区新川博物馆预计今年底开建

时间: 2025-04-15 18:35:00/span>

每经编辑:赵博渊

新川博物馆效果图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区提供

4月15日,成都召开“城市新区场景政策创新先行先试”新闻发布会。会上,成都高新区现场发布了《成都高新区政府投资项目“科技篇”总体工作指引(试行)》《成都高新区政府投资项目“科技篇”评估工作办法(试行)》,创新政府投资项目科技应用场景“全周期管理”机制,并宣布将位于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新川博物馆项目作为政策首个试点,以场景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城市建设。

政策明确构建“统筹、执行、保障”三层责任矩阵,由成都高新区发改、科创部门统筹管理,行业部门、项目业主具体执行,财政、智慧城市等部门提供场景创新“资金+数据+服务”全要素支撑,确保场景需求挖掘、技术落地和协同保障无缝衔接。成都高新区将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科技场景全周期闭环管理,将“科技篇”需求列为政府投资项目前置条件,明确总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需通过技术可行性和产业带动性评估,新技术投入占比不低于5%,竣工后90天内开展后效评价,强化实效跟踪。

此外,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实行容错免责机制。围绕产业升级、城市治理等五大领域,重点评估技术带动效应与示范价值;国家科技奖项目、创新创业大赛成果及“三新三首”技术产品可免评直推,降低企业参与门槛。对非主观过失且未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形免除责任,鼓励担当作为、大胆试新。

作为“科技篇”政策首个试点,成都高新区将在新川创新科技园建设新川博物馆,预计今年底开建。据悉,新川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能够满足城市文化展示和科技体验等多重需求。项目科技投入约5千万元,力争通过场景创新带动技术验证、模式创新和产业集聚,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场景创新典型范式,将新川博物馆打造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新川博物馆将实现三大创新。包括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联合本土显示技术、云计算企业构建国产化数字文博平台,集成AI、机器人等系统的物联网中台,设立创客空间,孵化“IP开发—技术转化—衍生品运营”生态链;全域智能硬核创新,打造全域智能安防博物馆,应用区块链票证、全场景机器人及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同步开放技术中台供企业测试;全周期价值释放,通过观众行为大数据衍生精准文化服务,孵化“智慧文博解决方案包”,向省内其他文旅IP输出标准化服务,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升级。

“新川博物馆项目试点,标志着‘科技篇’政策从制度文本走向真实场景。下一步,我们将以该项目为蓝本,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加速复制,让更多‘高新方案’服务城市、赋能产业。”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将聚焦场景深化与精准服务,加速释放政策红利,推动更多创新场景在成都高新区从“扎根”走向“繁茂”,助力中小企业实现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的双向跃升。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