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聆听“一米声音”,儿童责任规划师为灯市口大街改造建言

时间: 2025-04-02 13:06:00/span>

大街改造在即,在大街上通学的孩子们有什么想法?近日,“一米声音——儿童责任规划师提案征集”评选活动在灯市口小学举办,来自大街沿线4所中小学的17名同学通过前期调查,以小小责任规划师的身份展示提案设计,为大街改造贡献“一米声音”。

“一米声音”指的是什么?东城区委常委、副区长孙扬说,“儿童视角独特,他们站在一米左右的高度看城市,能发现大人注意不到的细节,儿童对城市的需求也与成人不同,而这些往往被忽视。这需要我们俯身下去,贴近一米用心倾听。”

灯市口大街正是青少年儿童的聚集地。大街长约550米,北侧集中了景山学校、灯市口小学、二十五中学、一六六中学、东华门幼儿园等5所学校幼儿园,在校师生6100余人。

3月初,设计单位向景山学校、灯市口小学、二十五中学、一六六中学的孩子们发出提案征集,共有152名学生报名,最终遴选出7组共17名同学的方案。

“我们每天都要从首都剧院门口过马路,但是在上学时间,车流量很大,这里虽然设有斑马线,但是独自上学或者由老人接送上学的同学,过马路时比较困难,容易发生危险。”来自灯市口小学的张信志、张珺贺二位同学联合提出 “增设信号灯”的提案。

挖地下通道?建过街天桥?增设普通信号灯还是按钮式红绿灯?两位同学开启了头脑风暴。他们询问了身边的多位同学、家长以及辅导老师们,围绕施工难度、使用方便度等开展了对比打分。最终按钮式红绿灯高分胜出。

“安装按钮式红绿灯,施工难度低,工期短,使用方便,没有过马路的行人时,是绿灯。有人需要过马路时按下按钮,20秒变成绿灯,快速通行。”张信志说。他们还建议将这个红绿灯向南移动30米,避开人流交叉点。

在很多孩子的提案中,都提到了东四南大街与灯市口大街交叉的丁字口。这个丁字口,是王府井商圈与崇雍大街之间重要的交通通道,也是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

“我家到学校距离约为1.3公里,妈妈骑电动自行车带我上学,可一到丁字路口拐弯就特费劲,直行等红灯的车会堵住右拐的车,自行车、小轿车相互抢道,很危险。”景山学校的朱珠说。“我发现在上学路上有大概三分之一的时间是消耗在了东四南大街上,究其原因是在早上上学时车流量变多,导致红绿灯的等待时间变长,我们希望能‘快进快出’。”来自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的杨乐川同学说。

“孩子们的感受是大街交通压力的直观体现,这个关注点也是我们根据前期调查确定的改造重点。”集齐孩子们的设计后,细致归类,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总李利和同事们发现,“在孩子们看来,灯市口大街的改造应该优先保障通学通勤的‘快进快出’,其次是设施和公共空间的安全,最后是公共空间的美化延伸利用。这将成为大街改造的重要参考。”

东城区城管委供图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