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多方面简介
#重庆##重庆身边事##重庆江津区#
感恩遇见,您可以点下“关注”,每天了解各地地理和人文。
一、地理概况
江津区位于重庆市西南部,地处长江要津,东邻巴南区、綦江区,南接贵州省习水县,西连四川省合江县和永川区,北靠璧山区、九龙坡区,总面积32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36万(2023年数据)。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南高北低,最高点为四面山蜈蚣坝(海拔1709.4米)。长江穿城而过,形成“一江两岸、四十里滨江”的独特景观,綦河、笋溪河等支流纵横交错,富硒土壤覆盖率达90.2%,被誉为“中国生态硒城”。
二、历史沿革
江津建县始于南齐永明五年(487年),初名江州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因地处长江要津更名“江津”。历经1500余年,1992年撤县设市,2006年撤市设区,成为重庆市辖区。历史上曾是川东政治、经济重镇,明清时期因长江航运兴盛发展为商贸枢纽,抗战时期作为陪都重庆的后方,聚集了大量文化机构和工业设施。
三、人文特色
江津人文底蕴深厚,孕育了六大文化名片:
1. 名人文化:聂荣臻元帅故乡、陈独秀晚年寓居地,另有明代工部尚书江渊、“联圣”钟云舫、“白屋诗人”吴芳吉等历史人物。
2. 古镇文化:拥有中山、塘河、白沙、石蟆、吴滩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数量居全国区县之首。
3. 爱情文化:四面山“爱情天梯”故事感动全国,每年七夕举办东方爱情节。
4. 长寿文化:获评“中国长寿之乡”,百岁老人比例居全国前列。
5. 诗联文化:重庆首个“中华诗词城市”,钟云舫创作“天下第一长联”。
6. 抗战文化:白沙镇保存大量抗战遗址,曾为国民政府机构迁驻地。
四、旅游景点与路线规划
1. 四面山国家5A级景区:以丹霞地貌、千瀑奇观闻名,望乡台瀑布高158米,被誉为“华夏第一高瀑”。
2. 中山古镇:西南保存最完好的山地民居古建筑群,以“千米长宴”民俗活动著称。
3. 白沙古镇:抗战文化名镇,拥有明清老街、重庆影视城(糖厂拍摄区)及江记酒庄非遗烧酒技艺。
4. 石门大佛寺:长江沿岸第一大佛,世界最大水月观音石刻像。
旅游路线:
津西线(古镇民俗文化):白沙古镇→塘河古镇(龙舟婚俗)→石蟆古镇(清源宫庙会)→永兴黄庄菜花节。
津南线(生态旅游):四面山→爱情天梯→双胞胎村→少林寺。
津中线(都市风光):聂荣臻陈列馆→陈独秀旧居→鼎山公园→江津博物馆。
五、代表性特色文化与民俗
1. 非遗技艺:
钟氏桃红丹参饮:百年传承的中医方剂,治疗瘫痪。
猫山红茶:瓮罐发酵技艺,具保健功效。
江津烧酒:白沙镇驴溪酒厂非遗技艺,全国小曲白酒主产地。
2. 特色民俗:
清源宫庙会:石蟆镇500年历史的求雨祈福活动。
年猪节:慈云镇杀年猪、吃刨汤的传统年俗。
永兴吆喝:田间劳作时的原生态民歌。
六、特色美食与饮食文化
1. 富硒美食:江津花椒(中国花椒之乡)、猫山富硒茶、太公山富硒水果。
2. 传统小吃:
芝麻丸子:百年历史的筵席主菜,外酥内糯。
江津米花糖:以糯米、花生、芝麻制成,酥脆香甜。
3. 酸菜鱼:以本地酸菜、富硒鱼烹制,非遗技艺传承。
七、名胜古迹
1. 陈独秀旧居:位于几江街道,陈独秀晚年在此著书立说。
2. 聚奎书院:清代四大书院之一,吴芳吉、邓少琴等文化名人母校。
3. 江公享堂:明代建筑,纪念工部尚书江渊。
4. 滚子坪风景区:融合山、水、林、洞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八、历史名人
1. 聂荣臻:共和国开国元帅,故居位于吴滩镇郎家村。
2. 陈独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晚年寓居江津并逝世于此。
3. 钟云舫:清代“联圣”,创作“天下第一长联”。
4. 吴芳吉:“白屋诗人”,代表作《婉容词》。
5. 邓稼先:两弹元勋,祖籍江津。
江津区集“山、水、城、文”于一体,既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也是巴蜀文化的鲜活缩影。其地理优势(富硒资源、交通枢纽)、历史底蕴(千年建城史、抗战文化)、人文特色(名人荟萃、非遗传承)与自然景观(四面山、古镇群落)相辅相成,形成了“四面山水·人文江津”的独特品牌。无论是追寻红色足迹、体验古镇风情,还是品味富硒美食、感受生态康养,江津均为川渝黔旅游版图中不可错过的目的地。
谢谢您耐心阅读,谢谢您点赞、收藏,小编难免有疏漏,期待您的评论和补充,小编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