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扎实开展防汛备汛工作
打好备汛“组合拳” 筑牢防汛安全堤
南昌新闻网讯 4月1日起,南昌正式进入汛期。我市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扎实开展各项防汛备汛工作,筑起江河安澜的坚实屏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监测预警
据气象部门统计,截至3月30日20时,南昌市平均降雨量205.9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33.4%。根据综合因素分析,预计2025年全市主汛期降水略偏少,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需加强对强对流天气的防范应对,防范气候异常可能带来的风险。
根据鄱阳湖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预测:南昌市汛期有降雨集中期。洪水属中水偏低年份,发生早汛和流域性洪水的概率较小,鄱阳湖可能发生一般洪水,南昌主要江河锦江可能发生超警洪水,赣江、抚河、潦河均低于警戒线1—2米。
市水利局与市气象局、鄱阳湖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将持续加强会商研判,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及时传达“三个3天”预报,做好分析、预报、预警,严阵以待,严密监视雨水情变化趋势,做到及时预警,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抓牢组织部署
今年以来,市水利局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印发《2025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要点》,编制《南昌市水利局2025年水旱灾害防御实施方案》,修编水旱灾害防御值班制度,提前部署完成防汛值班人员排班,推动防汛备汛工作稳步开展。按照要求,全市各级水利部门紧盯防汛体制机制优化,完善以行政首长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制,明确了水库、水电站安全运行管理“五个责任人”、重点山塘“三个责任人”和堤防防汛“五个责任人”,确保将责任落实到人、及时报备,并在工程现场进行了公示。
市水利局着力充实防汛物资队伍,截至目前,全市水利系统共储备防汛草袋158.6万条、麻袋53万条、编织袋286万条、编织布115万平方米、卵石18.6万立方米、块石11.1万立方米、橡皮艇61艘、冲锋舟51艘,市本级另委托南昌赣昌砂石公司代储2万立方米卵石。市本级组建了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落实了市本级防汛专家51名,并针对性开展了防汛专家应急抢险技术培训。
此外,我市认真落实在建水利工程防汛准备,截至目前,我市跨汛期施工水利工程10个,主要分布在新建区、南昌县、进贤县、南昌高新区、东湖区、青山湖区。所有跨汛期施工水利工程均已制定汛期施工计划,另外防汛责任制、度汛方案、应急预案、应急抢险队伍(物资)和雨水汛情沟通机制等保障也均已落实。
开展隐患排查
防范早一步,安全多一分。市水利局于今年1月8日印发汛前水利工程防洪隐患排查通知,明确了“督导检查—问题反馈—跟踪处置—验收销号”的工作流程,重点突出水毁工程修复、已建水利工程运行、在建水利工程防汛准备、河湖设障整治、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设施运行等内容,共计排查水利工程隐患问题50处,于汛前全面完成整改销号。
2025年度,我市水毁水利设施达33处。各县区水利部门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做好水毁水利设施修复工程的招标、施工、质量管理等工作,充分利用冬春修水利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工程进度。截至目前,水毁工程修复项目完成率100%,今年汛前所有水毁水利设施均恢复原功能。
(刘江华 洪观新闻记者 吴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