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AI公务员入职公检法,智能政务未来可期

2025年2月,“深圳70名‘AI公务员’已上岗”的新闻冲上热搜。这批由福田区政务大模型2.0驱动的AI数智员工,正在改变传统政务的服务逻辑。群众用一句话评价:“从此,办业务像点外卖一样简单。”不过,这些“AI公务员”还只是对政务流程的智能化辅助,还不是“人”的形象。
但现在,真正意义上的“AI公务员”来了——不是后台程序,不是表格助手,而是以真人形象、真人语音、专业素养全面上线的AI数字人公务员。
2025年春,南京检察院“AI检察官白洋”、南京当地法院“AI法官”、苏州镇江等地公安“AI数字警官”相继上岗,全国数百公安机关也已部署硅基智能打造的“反诈警官”……一场由“硅基AI公务员”引领的智能政务革命,已在全国政法系统集体爆发。
这些“AI公务员”,不仅会说话、会看人、能读法规,还能7×24小时值班,覆盖政策解读、法律咨询、普法宣传、风险提示、群众接待等大量重复、高频、刚需的政务服务场景。
它们解决了基层窗口人手不足、政策难以触达、宣传覆盖受限等现实难题,正成为一线政务工作者的“AI战友”。
越来越多单位开始上岗AI公务员,你准备好了吗?
一夜之间,公检法“多了个新同事”
近日,各地公安、检察、法院系统集体迎来一批全新的“AI公务员”上岗服务。南京市江北新区检察院率先上线智能AI数字检察官“白洋”,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真人检察官进行数字克隆,实现高度还原外貌、声纹和神态的虚拟形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专业法律咨询。
据悉,这位数字检察官已于今年3月在南京生物医药谷投入使用,可在线解答法律问题、开展法治宣传,引发办事群众的称赞。
南京当地下属地区法院也在积极筹备引入AI数字法官参与普法工作。据了解,这一“AI法官”将用于辅助法官处理简单事务、智能生成裁判文书等环节,探索提升政务工作效率的新路径。
与此同时,江苏苏州与镇江两地的公安系统已大范围上线AI数字警官。在苏州高新区,新部署的AI数字警察“小新”能够梳理近期涉企风险要点并给出安全提示,还能绘制警情趋势图供民警参考。
据介绍,“小新”接入了执法指引、工作规范等共计287份业务知识库,支持多类问答咨询,极大丰富了一线民警的“智囊库”。镇江公安机关也启动了多个人工智能警务项目,让AI警员协助开展治安巡查、交通指挥和民生服务等工作,标志着智慧公安建设进入新阶段。
不仅在江苏,AI数字警官在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正迅速普及。目前,全国已有数百个公安部门的反诈数字警官,通过虚拟民警形象向群众开展防范诈骗宣传。

“公检法集体上线AI公务员”已成燎原之势。在公检法系统多点开花的应用场景印证下,AI数字人正从单点试水走向系统集成,预示着政法领域的新一轮新质生产力的践行。
AI公务员,“能干、肯干、一直干”
在南京市雨花台区政协全会上,参会人员正通过交互大屏与数字人“诗雨”进行咨询交流。这位AI工作人员能够实时解答会务安排、政策解读等问题,为政务会议提供创新的智能服务。
AI数字人能够听懂自然语言、看懂图文影像,并实时调用专业知识库作出权威响应,相当于培养了一支7×24小时在线的“数字公职”队伍,服务能力随时待命、无限扩容。
AI公务员之所以受到公检法单位青睐,源于它直击基层服务痛点并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人力不足,窗口压力大: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单位基层窗口常面临咨询群众多、办事引导任务重的难题。AI数字人可以作为“数字客服”分担基础接待与指引,让一线工作人员从重复性劳动中解脱,腾出时间处理更复杂案件。数字检察官“白洋”上线后,企业法律咨询量显著增加,而检察院窗口接待压力却有所降低。虚拟检察官通俗易懂的解答让群众少跑腿、少等候,基层法治服务的可及性和满意度均有所提升。
咨询需求激增,人工服务难以全面覆盖:近年来,法律政策查询、案件办理指南等需求呈井喷式增长,传统人工坐席往往应接不暇。硅基智能的数字公务员依托大模型强大的知识储备,可以同时应对上千人在线提问而不疲倦。例如,数字人“诗雨”在政协会议期间面对众多代表委员的询问,仍能准确、高效作答,从简单会务信息到复杂政策提炼都游刃有余。这种并发服务能力有效弥补了人工咨询的短板。
宣传教育任务重,传统手段亟需创新:公安机关的反诈宣传、法院的普法教育、检察院的案例警示等面对社会大众的工作,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民警法官现场宣讲或发放资料,覆盖面和趣味性受限。AI数字人提供了全新的数字化手段——通过拟真的虚拟形象在视频号、户外大屏、互动终端上进行宣传,能够成倍扩大受众面。有数据显示,以往录制一部反诈宣传视频需要耗时数天甚至数周,而借助AI数字人技术,如今民警只需输入宣传稿件,就能在短时间内生成高质量视频内容。凭借这种敏捷生产和更新能力,“数字警官”们得以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工作,让反诈、防火、防疫等宣传“飞入寻常百姓家”。
除了公检法领域,AI数字人复制推广到各行各业,成为政务服务的得力助手:
公积金数字经办人:在部分城市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硅基智能打造的数字员工充当“网上办事大厅客服”。它能引导市民线上办理公积金缴存、提取等业务,回答政策规定和流程问题,减少窗口排队和人为出错。借助数字经办人,实现了公积金业务“全天不打烊”受理,提升了政务服务的便捷度。
政协会议助理“诗雨”:南京雨花台区政协引入数字人“诗雨”作为会议助理。她以政协工作人员形象出现,内置了数百万字的会议知识和政策资料,可以回答会议日程、提案办理等问题,甚至提供提案撰写建议。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会议咨询的效率,也成为当地政协数字化转型的亮点。
AI医生“Dr.孟”:在医疗领域,数字人医生形象“Dr.孟”。这位虚拟医生以某三甲医院专家为原型,掌握了海量医学知识和问诊对话模型。她可以通过医院官网和自助终端为患者提供导诊分诊、健康咨询等服务,模拟真人医生解答常见病症的咨询。患者在夜间或非门诊时间也能得到“Dr.孟”的即时回复,缓解了医院咨询热线的压力,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AI律师“硅律”:在法律服务领域,“硅律”是一名AI数字律师。她熟悉各类法律法规和案例库,已在部分法律援助中心上岗,为群众提供基础法律咨询服务。当事人只需对着屏幕提问,硅律即可基于类似问题的海量案例进行分析解答,提供参考性的建议方案。对于简单的合同审核、法律文书起草,硅律也能给出初步的智能辅助意见,帮助律师事务所提升办案效率。
上述案例表明,通过底层大模型对不同行业知识的训练和调用,同一套技术框架可以快速孵化出各领域的数字从业者。
从大厅前台到专业咨询,从内部辅助到外部宣传,“AI公务员”体系正以其低成本复制、快速部署的特点,帮助各地各部门加速迈入智慧政务时代。
这些AI公务员、AI员工将遍布政务、医疗、教育、金融等各个领域,与人类同事并肩协作,构建人机协同的全新工作生态。在政务系统,引入更多的AI公务员意味着政府能够以更低成本提供更高质量、更加普惠的公共服务:无论是偏远地区的群众法律咨询,还是繁忙都市的治安巡逻,都可以因AI公务员的参与而得到保障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