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谁(世人知“闻鸡起舞”却不知祖逖下场)

时间: 2024-10-06 09:35:05/span>
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家喻户晓,许多人都以为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只有祖逖一人,但其实还有一人,那就是祖逖的好友刘琨。

虽然在史书上祖逖更加有名,但是在当时的社会中,刘琨在年轻时就已经名噪一时,风头远远大于祖逖。

那么这二人为什么会成为一起闻鸡起舞的好友呢?

一起练剑的两人,后来分别有了什么样的人生命运呢?其命运悲惨到,让现在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对学生提及……

两个世家子弟

祖逖和刘琨都出生在西晋时期,经历了西晋到东晋的乱世。

祖逖是河北人,家里是当地的豪门大族,世世代代都有人做官,但是和刘琨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些,因为祖逖的豪门只是在老家当地是豪门,而刘琨则和刘备一样是汉朝中山靖王之后,和刘备是本家,在全国各地说起来都是鼎鼎有名的。

不仅如此,刘琨是年少有为之人,在少年时就写出各种脍炙人口的文章,传遍京师洛阳的大街小巷。

他和哥哥刘舆两人的文采不相上下,外表更是都长得俊朗、身材高大,是洛阳广受追捧的美男子,是许多大家闺秀想要与之结婚的对象。

如果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话,刘琨应该是能够做丞相的人物,可是生不逢时,偏偏遇上了乱世。

在刘琨和祖逖都年轻的时候,晋朝江山落到了智力有缺陷的司马衷的手里,史称晋惠帝。

晋惠帝的痴傻给了旁人篡权的机会,皇后贾南风凭借手段掌握了权力,任人唯亲,在朝廷胡作非为,不仅无法解决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反而让国内也越来越乱。

刘琨初入官场,到司州做了主簿,经常因为国家越来越乱而黯然神伤,想要改变局面但是无奈人微言轻。

这时候一个人的到来让刘琨为之一振,他就是祖逖。

祖逖也来司州做主簿,虽然都是主簿,但是祖逖的性格和刘琨截然不同,一下子就吸引了刘琨。

祖逖从小就读书习武,从少年时就在家乡一带做游侠,打抱不平、除暴安良,他性格爽朗,周济穷人,深受当地百姓的喜欢。

如果说刘琨是文臣中的潜力股的话,那祖逖就是能够成为大将军的人物,如果是在盛世的话,刘琨更能够在治理国家上大显身手,而在当时国家越来越乱的情况下,祖逖则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闻鸡起舞

身为主簿的两人成为了朋友,常常一起谈论天下大事,晚上谈到很晚,常常忘了时间,然后就躺在一张床上入眠。

白天两人一起吃饭、一起去官府上班,是无话不谈的挚友。

一天夜里两人正在睡觉,祖逖突然被几声鸡叫吵醒,但是看看天色,竟然还是一片漆黑,一般公鸡都是在天开始亮的时候才打鸣,祖逖感觉非常奇怪,就叫醒了刘琨。

刘琨睡眼朦胧地随口说道:“天还没亮公鸡就打鸣,这是不祥之兆”,说完便翻身要接着睡。

祖逖说道:“不,这不是不祥之兆,这是上天在提醒我们要勤奋努力,为天下做一番事业!”

刘琨本来就为天下越来越乱而忧心忡忡,听到祖逖的话之后,他彻底睡不着了,瞪着眼躺在那里陷入了沉思,忧虑涌上心头。

这时候祖逖又说道:“不如我们起床去练剑吧?”

祖逖的提议让刘琨为之一振,打起精神和祖逖一起起床走出了屋子,到院子里面练起了剑。

在漆黑的夜色之中,他们借着月亮散发的一点微光,在院子里辗转腾挪,时而单独舞剑,时而两人对练,剑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使得两人越练越起劲,不知不觉就练到了天亮,满头大汗但是酣畅淋漓。

从此以后他们每天都如此,一听到鸡鸣就起床练剑,养成了习惯,这就是后来成语“闻鸡起舞”的由来。

每次闻鸡起舞之后,两人的精神都振奋到了极点,对天下局势的担忧一扫而空,反而对未来的天下充满希望,他们共同立志,将来一旦天下大乱,就努力在中原做一番事业,让天下安定,四海归一。

本来他们所说的“天下大乱”只是一种担忧,他们并不希望这样的乱世发生,但不幸的是,它还是发生了。

公元291年,西晋朝廷发生了政变,很快激起各个王侯的反叛,史称八王之乱,这次乱世一直持续了15年,在这乱世之中,祖逖和刘琨都按照他们当初的志向而努力作为,为天下安定做出贡献,但不幸的是,他们都下场凄惨。

八王之乱发生后,刘琨先是投靠了赵王司马伦,刘琨本来是一名文官,在乱世之中也拿出了武将的气魄,率兵冲到长安来到了晋惠帝的面前,保护晋惠帝免于受到各个诸侯王的迫害,成为了护驾的功臣。

但是无奈当时皇帝已经失去权威,各个诸侯王互相征讨,刘琨只得依附诸侯王的势力,在乱世之中,刘琨的才能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缺乏势力的他很难逃脱被诸侯王利用的命运。

当时的东海王司马越护卫着晋惠帝,名义上是护卫,其实就是像当年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任命刘琨为并州刺史,加封振威将军,让他去镇守并州、晋阳等地,名义上是将军,其实手下只有一千多人,司马越之所以加封他,就是为了让他带着这点人马去为自己扩大地盘。

虽然是被利用,但是刘琨知道只要是做对百姓有益的事情,就足够问心无愧了,他带着一千多人到晋阳去上任。

当时晋阳已经三方人马围住,分别是北方的鲜卑代国,南面的匈奴汉国和东面的王浚,刘琨一方面抵御三方人马的入侵,通过战争或者讲和的手段维持住晋阳的安定,一方面大力发展生产,把晋阳从一座战乱导致的空城变成了一座繁华的城池。

当时的天下简直是乱作一锅粥,很多百姓都渴望能够统一,刘琨对晋阳的治理无疑是为朝廷重新在北方建立了一块根据地,创下了不小的功绩。

然而在那样的乱世之中,一方诸侯尚且可能兵败身死,更何况刘琨这样的地方官员,后来他又相继跟了好几个“主公”,最后不幸遭到小人离间,被最后的“主公”段匹磾杀害,终年48岁。

与刘琨相比,祖逖比刘琨大了4岁,晚去世了3年,活得比刘琨稍微长一些,但是命运也比刘琨多了许多曲折坎坷。

惨淡收场的命运

祖逖起初也是在晋惠帝身边保护晋惠帝,接受司马越的统领,但是后来他发现司马越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后,就离开司马越回了老家。

在这样的环境下,祖逖觉得哪一个诸侯都不是真正为天下着想的,都只是想趁乱扩张自己的势力,于是他失望透顶,在家闭门谢客。

虽然一时之间躲了清闲,但是在那样的乱世之中,祖逖家族这样的世家大族注定无法一直拥有一片安宁,祖逖这样的能臣注定是无法心安理得地置身事外的。

公元311年,洛阳被攻破,祖逖只好带着家族南迁,一路奔波劳碌之后,他再也不想做一个乱世的旁观者,他决心重新入世,为安定天下做一番事业。

他去投靠了琅琊王司马睿,当时晋惠帝已经去世,皇位落在了司马邺的身上,史称晋愍帝。

而晋愍帝在琅琊王司马睿的身边,所以轮到司马睿“挟天子以令诸侯”,祖逖接下来的命运和刘琨极其相似,有所不同的是,祖逖比刘琨做出了更大的事业。

祖逖坚持向司马睿提出自己的主张,说朝廷应该北伐收复北方各地,统一整个中原,平定各个诸侯王的叛乱,打退外来民族的入侵。

晋愍帝和司马睿根本就没有那个雄心壮志统一天下,只想保存好势力,过安稳日子,但是他们又不好拒绝祖逖的北伐请求,否则的话会失去百姓的支持。

于是司马睿答应让祖逖北伐,只给了他一些钱粮,让他自己招募兵源,就这样把他打发了出去。

祖逖带着自己的一百多亲随,就这样踏上了北伐之路,凭借自己的努力,他一边打仗一边扩充军队,把军队从一百多人扩充到了上万人,打败了河南一带的多个诸侯王和外族敌人,像一颗钉子一样牢牢钉在河南之地,为进一步北伐打开了通道。

他在河南一带修筑一座又一座坚固的城池,不断打退北方敌人的进攻,并在城内发展生产,每日以北伐收复失地作为理想,一直为出兵做准备,在当时的百姓心中赢得了超高的威望,成为了百姓心中的民族英雄。

祖逖当时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就像是宋代的岳飞,有所不同的是,他没有像岳飞一样被皇帝明目张胆地杀害,而只是逐渐遭到了冷落。

司马睿根本就无心北伐,只想保存自己的势力。

公元318年,晋愍帝司马邺去世,司马睿篡权称帝,史称东晋。

远在河南的祖逖虽然因为司马睿的篡权而感到有些气愤,但是毕竟司马睿也是司马家族后人,在名义上勉强过得去,所以祖逖也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继续守护河南之地,为北伐做准备。

可是司马睿并没有放心祖逖,他担心祖逖会不服他而产生反叛之心,便逐渐削弱祖逖的职位,改封另一个人为大将军,受到排挤的祖逖不仅为自己的命运而感到愤怒,并且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而担忧,忧愤缠身的他积劳成疾,在虎牢城去世,落得个郁郁而终的结果。

结语

如今世人只知成语“闻鸡起舞”,但不知主人公祖逖和刘琨后来都在乱世之中落得个惨淡收场的命运。

虽然他们命运的结局并不好,但是丝毫不影响他们尽最大努力展现出了人生的风采,为民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的人生无可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