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参考消息特稿

时间: 2025-04-17 19:07:00/span>

【原标题】系统性改革激发制度型开放——中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十周年观察

文/本报记者 李鲲 宋瑞 杨文

大风过后,万里无云,矗立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三座巨型白色拱门焕然一新——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2015年4月21日挂牌运行,在中国北方的土地上首次将“自由贸易”的中文字样写进政府机构名称,开启了一场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全新试验。

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入口处的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拱门(岳月伟 摄)

十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秉承“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理念,累计实施686项制度创新举措,49项经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215项制度创新成果在京津冀地区复制推广,以天津1%的土地,贡献了全市26%的新设外资企业、38%的进出口额和16%的税收收入。

“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推动天津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等方面全面提升。”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滨海新区副区长梁益铭说。

破题系统性改革“试验田”

前不久,随着盛业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和天津华图汽车物流有限公司的共管账户收到来自阿塞拜疆买方的8万美元回款,全国首单“本外币一体化共管账户+优先受偿权”跨境外币国际商业保理业务实现闭环。

此时距离华图汽车出售的这批二手新能源汽车启运出海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但华图汽车公司总经理史运昇却并没有为这个“长账期”而发愁,因为他早已拿到回款。

“这是天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智慧!”史运昇激动不已。原来,中国外汇管理有着“谁出口谁收汇”的原则,商业保理公司虽可以根据应收账款票据先行支付资金,但它不是出口商,无法直接收取外汇回款。

据盛业保理公司风险管理部高级经理刘璇回忆,根据他们和出口商提出的需求,天津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局积极对接海关、外汇等部门,召开多次会议研究解决方案。

“经过反复讨论并和有关部门沟通,我们创新方式,由出口商和保理商以跨境贸易企业的名义在银行开立专账、共同监管,既遵循外汇管理规则,又解决了保理公司收款的问题。”天津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局金融发展中心主任曲彬说,天津自贸试验区已将此次改革举措印发了文件《关于支持国际商业保理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基于市场痛点难点的制度创新,十年来在天津自贸试验区频频上演。

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气象卫星相关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国际上有很多权威机构向该企业提出合作意向,但涉及数据安全,企业自身难以把握。

针对云遥宇航等公司的现实需求,天津市商务局联合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先后于2024年2月和5月率先发布自贸试验区“企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规范”和“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实现国内自贸试验区数据跨境流动“双首个”政策创新。

“根据新政策,公司可以有选择地进行数据出境,清单外的一般气象数据自由流动,降低了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云遥宇航公司董事长李峰辉说,他们正在组建国内卫星数量最多的商业气象星座。

自贸试验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作出明确部署,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

“十年来,我们一直在‘规则’中打破‘规则’。”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朱长存说,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已完成国务院出台的《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相关任务,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成为名副其实的“试验田”。

融资租赁业务在天津的发展最能说明问题。“虽然我们从2009年已开始探索,但天津自贸试验区让东疆的融资租赁走上了快车道。”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自贸工作局副局长耿宾遥说,十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先后推出融资租赁出口退税、资本金意愿结汇、经营性租赁收取外币租金等数十项创新试点政策。

一组数据最有说服力:2015年东疆片区的飞机租赁规模仅有400多架,2017年达到1000架,2022年突破2000架,迅速崛起为仅次于爱尔兰的世界飞机租赁高地。

壮大开放型经济“服务器”

走进位于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的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大屏幕上的一条上扬曲线图引起了记者注意:其境外业务收入从2019年的200万美元增长到2025年预计的1550万美元。天津海特的保税维修业务产值逐年增长,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飞机维修企业。

公司副总经理赵小东坦言:“五年前,我们还是一家聚焦国内业务的公司,境外业务占总体收入只有10%。在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政策引导下,我们的境外业务很快发展壮大,现在占比已超六成。”

企业的“一大步”源自改革的“很多步”,改革创新最终要服务实体经济。在天津自贸试验区,2024年保税维修进出口货值已达232.6亿元。据朱长存介绍,实现这一数值经过了长达十年的“三步走”。

第一步是2016年,落户机场片区天津滨海新区综保区的庞巴迪正式获批开展保税维修业务,这是天津自贸试验区自主审批的第一个保税维修项目;第二步是2019年,天津自贸试验区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出台相关实施办法,让保税维修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发展壮大;第三步是2025年,在国家部委大力支持下,GE医疗获批在自贸试验区外、滨海新区内开展医疗器械保税维修,标志着保税维修业务在滨海新区推广。

让天津海特得以转型为外向型企业的契机,就来自“第二步”。这家公司不在综保区内,曾经只能以“修理物品”的方式开展国际业务,且需要租赁外部保税仓库,每架飞机客改货时都需要先缴纳约1000万元的保证金,大约9个月后完成业务才能退还。

2月11日,一架未经涂装的空中客车A350型宽体客机从法国图卢兹飞抵天津滨海机场。(新华社发)

“我们与有关部门反复沟通、多次会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在自贸试验区内、综保区外开展保税维修业务,率先出台了支持和鼓励航空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自贸工作局工作人员陈光宇说。

2019年12月,天津海特正式获批开展区外保税维修业务资质。赵小东说,在海关电子账册管理下,公司无需再提交保证金,境外飞机在国内降落后可直接飞来天津海特开展保税维修业务,保税料件在公司自有仓库保税区域就能管理和存放,每月可再节省租金等费用约50万元人民币。短短五年,海特已保税维修交付了国内外50多家客户的700余架次飞机。

在天津自贸试验区,50多项保税维修政策的创新体系打开了产业集群迅猛发展的“阀门”。空客、古德里奇、同方威视等10多家企业也获批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保税维修产品从飞机拓展到船舶、运输装备、海工装备和测控设备等多个品类。

据天津市商务局副局长王亚刚介绍,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的飞机保税维修与东疆片区的飞机租赁两大产业已形成上下游联动,加上空客公司在天津的生产线,一条涵盖“飞机总装-销售-融资租赁+保理-维修和再制造-客改货-拆解-二手交易”的航空航天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正在逐步搭建,构建起面向世界的开放型经济环境。

有贸易需求的实体企业受益更多。总部位于意大利的高利尔(天津)包装有限公司,面向亚太地区以及欧洲市场提供番茄酱、浓缩果汁、咖啡等柔性软包装及服务。2022年5月,公司在离岸贸易“天津模式”下完成首单离岸贸易结算。

推动制度型开放“新高地”

海河畔,悠扬的乐声从一座现代化白色建筑传出,来自美国的作曲家尼科洛·安森正在给学生上课。这里是纽约茱莉亚学院百年来首个海外合作办学项目——天津茱莉亚学院,2021年在天津自贸试验区中心商务片区正式落成启用,目前有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师生在此工作学习。

天津茱莉亚学院首席执行官兼艺术总监何为说,得益于天津自贸试验区对外国人申请“任职类”永久居留的便利政策,在滨海新区出入境管理局的支持下,学院已有85%的外籍教师像安森一样获得了“五星卡”。

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十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流程持续优化,境外职业资格认可范围拓展至七个领域27项,外国高端人才来华工作许可年龄限制也已取消……

“这些举措有效助力了天津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和汇聚。”天津自贸试验区中心商务片区自贸工作局副局长贺楠说。

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过程中,天津自贸试验区一直努力学习规则、熟悉规则甚至参与规则制定。

2024年的最后一天,商务部主导、天津市传统经典车行业协会参与编制的《传统经典车通用要求》出台。“这标志着我们从零开始推动了一个涉外行业在国内的诞生。”耿宾遥说。

“根据片区企业提出的办展和收藏需求,我们与海关、商务等部门反复沟通,率先打通百年以上传统经典车全业务流程,促成中国首单传统经典车保税展示及托管服务落地,推动中国首个省级传统经典车行业协会设立和国家标准出台。”耿宾遥说。

十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完成了自贸试验区条例修订、基因和细胞产业促进条例制定;建立现代化破产审判机制,率先探索“预重整与破产重整衔接机制”,助力企业脱危解困;率先探索“分离式裁判模式”,批量金融类案处理周期缩短20天以上……

在努力推动制度型开放的过程中,天津自贸试验区实现年均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超20亿美元,年均进出口额2000亿元以上。“实现货物进口26.55小时通关,效率远高于48小时国际标准。”朱长存说。

出口二手新能源车的史运昇对此感受明显。2021年,华图汽车的出口货值仅427万美元,2024年,这一数字猛增到近1亿美元。除了贸易便利化,以FT账户为代表的天津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相关政策,也让他受益匪浅。

据了解,天津自贸试验区是北方唯一允许开设FT账户的区域,目前已开设3000多个,规模超1.15万亿元。“FT账户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用户可灵活选择离岸或在岸汇率及结汇时间,增加收益。”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副行长孙勇说,其他区域企业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立分公司也可开设FT账户,有效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天津市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齐俊妍认为,十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已成为推动天津城市转型的“催化剂”,助力天津重塑北方对外开放高地和经济发展引擎,形成了国家战略与城市发展的有机联动。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24年7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行动方案》发布,提出“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等新目标。

“面向新十年,我们将加强制度创新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巩固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优势,不断释放先行先试改革红利和发展动力。”天津市商务局局长、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孙剑楠说。

刊于《参考消息》2025年4月17日第10版

编辑 陈锐